SI工程師秒變磨刀工的一天
發布時間:2022-05-16 17:55
作者:一博科技高速先生 黃剛
好吧,我們還是說說更大的群體能用上的吧,本文主要說的是2.4mm和1.85mm的這兩種同軸頭。它們分別標稱對應的頻率是50GHz和67GHz,其實也很高了哈。這兩種同軸頭有一個最最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接口能夠兼容!也就是說同樣的1.85mm網絡分析儀或者示波器上的cable都能夠和它們對接,在這個時刻有沒有一種小時候玩俄羅斯方塊的喜悅。
本案例的這款測試板其實運行頻率只要到40GHz就ok了,之前的2.4mm同軸頭我們測試過已經能滿足要求了,只不過后面想嘗試升級下,剛好有我們的供應商給我們提供他們家的1.85mm同軸連接器,那我們就想在同一塊測試板同一對走線上換更高級的同軸連接器后看性能會不會進一步提高。
但是當大家都覺得肯定會更好,不會有意外發生的時候,意外就發生了。我們安裝上這款新的1.85mm連接器時,先不說它的性能相比之前的連接器會不會更好了,壓根就沒連通,是開路的!!!我們安裝上一個來測試阻抗來看有沒有連通,結果阻抗曲線只到同軸連接器末端就開路了,也就說明同軸連接器和板上的接觸是斷的!
這真的是生突如其來的驚喜,一開始我們還嘗試“檢討”下自己,從自己測試板的問題出發,想著是不是用了一段時間,板子上本身的走線連接有問題了,因此我們又用回之前我們的2.4mm連接器來測下。發現沒問題啊,原來的同軸連接器是通的啊!
那真的說明是連接器本身的差異導致,并不是我們板子上的問題,這樣的話我們就對比下兩款連接器的外形差異,看能不能看到點端倪。我們分別從底視圖和頂視圖兩個角度來觀察他們的區別,首先我們發現了他們的這款1.85mm的連接器針都比較細,這樣從SI的角度的確會進一步提高性能。但是為什么他們這款連接器和板上的pad就接觸不上呢?我們還觀察到了另外一點,就是他們的連接器從底視圖看會偏大一點。
分別放在我們板上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連接器剛好和封裝的外框是貼合的,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封裝就是根據我們這款50GHz的2.4mm連接器設計的,但是把他們這款1.85的連接器放上去,就會發現,的確會比現有的封裝要大。
恩,很多朋友包括高速先生第一反應也覺得,大一丟丟又怎么樣?會影響什么東西呢?大一點就信號斷開了?
如果他們的同軸連接器的底座比露銅區域要大的話,大家想想安裝下去之后會是怎么樣?沒錯,就是下圖這樣子,連接器會受到綠油而抬高一點,這樣的話連接器的信號針可能就無法和板上的信號pad很穩的接觸上!
高速先生大概知道了原因了,那能不能去做一些測試的驗證呢?這個時候只能去犧牲一塊我們的測試板去做一些破壞性測試了。那我們有什么方法來把這個同軸連接器和板上的信號pad連通呢?高速先生靈機一動,如果我們能把綠油處理成和露銅區域一樣高的話,是不是就能夠保證連接器的信號針很好的接觸上了!
那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沒錯,你們想的和高速先生想的一樣,那就是刮綠油!!!
于是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位高速先生組內心靈手巧的美女同事來操作,目標就是刮平新的連接器突出的綠油區域,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做到了如下這個樣子。
然后我們再把新的同軸連接器安裝上去試試,恩,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唰的一測,終于連通了!
所以大家在更換射頻連接器型號的時候,其中一個要注意的點就是封裝是不是一定兼容哦,很多朋友可能就只看到連接器的頻率,信號和地的間距,cable是否吻合,而忽略了封裝的兼容性問題,感謝這個案例,讓高速先生們又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